時間: 2015-12-10 11:39
來源: E20環(huán)境平臺
作者: 李艷茹
杭世珺辦公室的門開在一間多人大辦公室的角落內(nèi)墻上,如一間“密室”般別有洞天。關上門,可以躲進小屋自成一統(tǒng),專心埋首圖紙堆;開了門,就是十幾位同事的“格子間”,交流溝通、修改討論皆方便。
杭世珺是原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現(xiàn)返聘),卻直言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太會“當領導”。所有遞上來的圖紙她定要一一過目,指北針、剖面符號、閥門接口,一樣不能落。這個習慣自她步入設計行業(yè)以來一直跟隨她,與熱愛工地、熱衷思辨、事必躬親等習慣一樣,是幾十年與數(shù)據(jù)、方程、CAD 打交道留下的烙印。這類烙印日日加深、逐年生長,以一種極具穿透力的方式滲透在杭世珺的生活、工作里,幾欲成為幾十年日夜的脈絡。
工地是離真理最近的地方
杭世珺的“工地情結”從最初涉足行業(yè)便開始扎根。“設計人員一定要去看現(xiàn)場,和運行人員在一起,掌握第一手資料?!焙际垃B憶起曾參與的北京高碑店污水廠項目,戲言這是個“從拔草開始的項目”。
高碑店污水廠是北京第一個二級處理污水廠,鮮有經(jīng)驗可以參考。上世紀70 年代的高碑店污水廠場地還是一片野草漫天的荒地,項目人員住在荒地上搭起的平房里,從零開始進行中型試驗和設計、建設、運行。
“那時候我們沒有人會寫投標文件,為此還專門請人給我們講怎么寫閥門等設備的標書。知道怎么寫標書后,我們再一家一家給在京外商送招標文件,請他們來投標??梢哉f,100 萬噸級的全廠集散型自動控制系統(tǒng)是一邊學習一邊設計出來的?!?/p>
高碑店的“拓荒”經(jīng)驗給杭世珺留下了深刻記憶,也使她對工程中的各個細節(jié)生出敬畏之心。管節(jié)連接、大小頭設置、穿墻套管的設計,由于知道這些細節(jié)在建設中的意義,設計中便會十二分小心,讓每個螺絲釘都擺放妥帖。
“在我看來,現(xiàn)在一些工程設計作品太過粗糙,管道穿墻時,圖紙上直接一根管子就穿過去了。有的管道與管道之間接口的法蘭盤,緊挨著墻壁,完全沒有考慮到手無法伸進去維修?!焙际垃B認為,設計水平的最直接體現(xiàn)就是用戶的評價,最終完成的工程是否便于運行、維護、檢修,是考量工程設計品質的重要標準。為此,對于經(jīng)手的項目,從污水原水到處理后出水,杭世珺要將整個流程走一遍。設備不能架得太高,會給操作帶來不便;檢修的扶梯不能太陡,檢修人員需要帶著設備上下,走起來太危險;污泥處理車間通風要考慮進風、出風系統(tǒng),不可短路,也不能只設置通風設備而不考慮進風百葉;廠房起重設備的高度和起吊范圍必須和屋內(nèi)設備相匹配,水泵房起吊設備必須夠得著兩頭的水泵??杭世珺將眼光撫過每個設備、零件、管道,仿佛它們鮮活生動、已在悄然運轉。
杭世珺細節(jié)上的反復考量來源于她對設計人員責任的定義。她在心里把工程細節(jié)與運行、檢修人員的安全聯(lián)系起來,作為工作準則時刻警醒。
在審閱修改圖紙時,她常對新員工念叨:“在這些地方,都有設計單位因為不仔細考慮而出過事的,要小心。”
杭世珺給予工程細致入微的推敲,工地也反饋給她以見微知著的“火眼金睛”。“現(xiàn)在我去看現(xiàn)場,池里的水看一眼就知道污泥濃度大約是多少,知道污泥活性好不好?!?/p>
一絲不茍 還要有理有節(jié)
對于工程細節(jié),杭世珺是遠近聞名的“眼里容不得沙子”,對自己要求苛刻,對別人亦是“一點都不能少”。北京市政院里曾實行“一票否決制”,圖紙只要有總工發(fā)現(xiàn)重大問題,提出反對意見,就不能通過審定。杭世珺時常扮演那“一個人”的角色,看到不妥定要立刻指出,成了設計院里公認的“把關人”。
“一次兩次錯了,我指出來。但連續(xù)出錯,我就不能忍受。這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tài)度問題?!?/p>
杭世珺說,批評時,她對事不對人,話語很鋒利,但事后想想,又怕設計人承受不了,往往臨睡前,思前想后,覺得歉疚,便起身給當事人打電話,上來先說對不起,還要再三解釋:“你千萬不要多想,我只是為了把圖改好,不是針對你個人,是為了將來工程不出問題?!边@樣的場景時常發(fā)生,其中的坦誠與糾結飽含微妙的感染力,使大家心領神會,工作中唇槍舌劍、就事論事,工作外從不介懷,反而更添敬佩。
“在當時,北京市的污水處理工程還剛剛起步。我與大家一起,雖然指導著設計人,其實自己也在進行著學習?!倍?jīng)她與同事間的一場“辯論”,讓她記憶猶新:
一回,杭世珺審查到一張設計圖紙,圖里全部曝氣頭均向下設置。杭世珺甚是納罕,問設計人:“為什么曝氣頭向下?你見過這樣的設計和工程嗎?”設計人道:“您不是說曝氣池里死水區(qū)越少越好嗎?曝氣頭倒置,可以把池里的泥都帶起來,死水區(qū)不就少了嗎?”杭世珺一愣,竟答不出來。這個說法似乎有道理,可縱觀全球的曝氣頭,也從未出現(xiàn)倒置的設計?!鞍丛O計經(jīng)驗,杭世珺認為倒置肯定是不對的,可究竟為何不對,她一時也難以給出合理的解釋。她覺得,這是個“問題”,她要先自己弄清楚,才能找到說服別人的理由。
琢磨了幾天,終于,杭世珺想到了在玻璃箱中做曝氣頭測定試驗的情景,如獲至寶,立刻去與設計人討論:“如果曝氣頭朝下放置,微氣泡就要先向下運動再翻上來,形成先擴散再收縮的現(xiàn)象,收縮時產(chǎn)生微氣泡相沖撞,常常匯集成大氣泡,氣液接觸面積就小,降低了曝氣效率。這個解釋你覺得有道理嗎?”設計人最終認同了她的觀點,改圖順利完成。
談及這個在設計院內(nèi)成為“傳說”的段子,杭世珺覺得自己頗有收獲:“以前誰也不曾想過把曝氣頭倒著放置,也沒想過曝氣頭為什么要正著放。這么一討論完,以后再有人提這個問題,我就知道怎么說了。和每一個人溝通,其實都是一個學習過程?!?/p>
必須對每一件經(jīng)手事宜負責
杭世珺在工程設計方面有些許“潔癖”——對于經(jīng)手的設計,必須知曉各個細節(jié),不能容忍任何情況下的“保密”技術?!拔乙烂總€環(huán)節(jié)是怎么運轉的,有哪些控制參數(shù),這樣心里才有底,才踏實,知道怎么做就不會出問題。”
編輯: 趙凡
杭世珺,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原副總工程師,北控水務集團顧問總工程師、技術委員會主任;教授級高工,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四十多年來在城市排水工程(排水管網(wǎng)、泵站及污水處理廠等)和城市固廢處理與處置工程的設計與研究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設計和管理經(jīng)驗。